
电动汽车承诺空气更清洁,气候污染更少。但一项新的分析表明,即使是全球全电动汽车车队,也会使汽车和汽车基础设施的一些最具破坏性的影响长期存在。
现代世界大约有20亿辆机动车,其中65%是汽车。这意味着每100人中有16辆汽车,但在富裕的工业化国家,汽车的拥有率要高得多,在这些国家,汽车塑造了城市,并决定了日常生活模式。
这支车队需要在道路和高速公路、停车场、石油勘探和燃料生产、金属开采和制造、保险等方面进行大量持续投资。
所有这些活动都以伤亡以及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式征收定期费用。
上个月发表的一篇综合评论提供了作者所说的“汽车伤害”的一系列内容,即在汽车历史过程中,全球死亡、受伤、疾病和其他痛苦的估计总数。
正如作者所说,部分原因是该系统“将速度置于安全之上”,机动车辆造成了34人中的一人死亡,即每年170万人直接或通过污染死亡。
“这是一篇相当严峻的论文,”首席作者、爱丁堡大学博士生Patrick Miner承认,他的论文重点是汽车文化如何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Miner花了两年半的时间调查了大约400篇论文,涵盖了从噪音污染到累计死亡(6000万至8000万)、受伤(20亿),再到石油对历史化石燃料和水泥排放的35%贡献等各个方面。他和他的合著者写道,这些都是保守估计。
Miner说,这项研究的动机来自于一个简单的需求。当与同行或政策制定者谈论交通系统中的暴力行为时,“有一份文件可以让人们参考,这很有帮助”,而不是跨多个学科的几十份文件。“这就是这篇论文的动力所在。”
报告的结论是:
2019年,43%的机动车死亡者是步行、坐轮椅或骑自行车。机动车每天造成700多名儿童死亡。非洲和东南亚的交通死亡率最高,在美国和巴西,车祸造成黑人和土著人死亡的比例过高。
SUV占全球汽车销量的近一半,杀害儿童的可能性是传统汽车的八倍。
根据一项引用的研究,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与循环系统和心脏病、癌症、哮喘以及“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
他们写道,其他汽车伤害包括酒后驾驶、驾车枪击、一氧化碳中毒,在美国,交通堵塞“是警察对黑人、拉丁裔和土著人实施暴力的背景”。
自1973年以来,在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石油的获取发挥了作用。
他们写道,作为能源转型的巨头,电动汽车“未能解决大多数危害”,包括撞车事故、久坐不动的旅行、不平等以及城市更多地为汽车而非人设计。
电动汽车造成的温室气体污染比燃烧汽车少——这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好处——但在涉及到小规模的综合危险时,电动汽车也会带来惯性。
作者写道,用发动机换电池并没有改变城市为容纳汽车而铺设的道路,也没有改变汽车如何杀人。
尽管它们的排气管不会喷出一氧化碳,但它们通常比内燃机排气管重,这意味着高速公路上轮胎会产生更多的细颗粒污染。
该分析建立在伍斯特理工学院全球学院院长、社会学教授Mimi Sheller和她已故的同事John Urry几年前提出的流动正义思考框架的基础上。
她写道,暴力死亡、疾病、无法接近和其他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强调这些不平等应该是政策制定的核心。
Sheller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她说作者们开发了一种将大量数据纳入她的框架的方法。
审查结束时,对“已经在减少汽车伤害的现有干预措施”表示赞同
作者列出了九种做法,这些做法将解决许多地方后果;许多已经在各个城市生效或即将生效。
在美国,Sheller所在的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发起了一项“零愿景”运动,将与汽车相关的死亡和重伤降至零。它是一个全国性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还包括纽约市(于2014年启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密苏里州哥伦比亚;以及俄勒冈州的尤金。共享单车服务在数百个地方很常见。纽约是是美国第一个开始试行拥堵收费的城市。
然而,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022年,美国行人死亡人数创41年新高。根据倡导组织“美国运输”最近的一项分析,2021年《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一半以上支出用于扩建和重新铺设高速公路,其中只有20%用于公共交通和铁路。
Sheller说,为了提高人们的意识,即在以汽车为中心的现代环境中,汽车伤害是“系统性的,并且在统计上预计会发生”,甚至我们的语言也很重要。安全街道倡导者呼吁废除“车祸”一词,改用“车祸”,并避免在描述车祸时使用被动语态。
“你不会说‘有人被车撞了’,”Sheller说。“你说,‘一个司机撞上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杀死了他们。’让它成为一个活跃的声音。识别主题——是谁在做这件事。”
来源:https://europe.autonews.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